9月17日,重庆某高校一38岁硕士生导师、副教授,因病离世;
9月1日,上海某高校一47岁硕士生导师,因突发疾病离世;
8月29日,山东某高校一34岁教授、博士生导师,因突发疾病离世;
8月9日,广东某高校一37岁副教授,因突发疾病离世;
6月4日,浙江某高校一38岁教师,因病离世;
……
尽管在高校教师这一庞大的群体中,“过劳死”的情况相对罕见,但长时间的中等到高强度的过度劳累已对部分教师个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了负面影响。这种累积的疲劳,在达到一定程度后,会显著增加其罹患各种疾病的风险。
近期频发的中青年高校教师因健康问题不幸离世的案例,揭示了该群体健康状态的严峻挑战,亟需社会各界及高等教育机构共同关注并采取行动。
“大力减轻教师负担,统筹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精简督查检查评比考核事项,为中小学、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减负松绑,充分保证教师从事主责主业。”8月6日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为教师减负,已获得官方关注和支持。高校教师的身心健康也将因此更有保障。

文章来源:麦可思研究
仅用于学术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