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专业润色品牌,国际知名期刊推荐!

易智学术微信服务号

关注微信获取最新优惠和写作干货,随时手机询价或咨询人工客服,更可实时掌握稿件进度,加速稿件发表。

联系我们

18696157148

info@yizhixueshu.com

周一至周五:9:00-17:30

周六至周日:10:00-17:00

为了中标国自然,他抄袭评审,篡改名字,伪造身份证,拖 6 家高校下水,结果傻眼了......

发表时间:2024-08-15

作者:易智学术

浏览次数:3150

国自然快放榜了,申请书中的那些歪门邪道也再次浮出水面。

这不,在前不久的线上评审阶段,就有人在申请书中抄袭,还抄到了评审专家头上 —— 标书里使用评审专家课题组发表过的论文里的原图,作为自己的前期研究成果。

图源:网络

真是冤家路窄,连评审专家都说:这胆子真够大的。可胆大的又何止这一位呢?

弄虚作假给申请书贴金

申请项目越来越卷,只拼课题立意已经不够了。申请人履历和前期研究基础也成了重要打分项。

在评审专家看来,申请人的背景越强,能顺利完成项目的可能性就越大,立项通过的可能性也越大。于是,把自己的背景弄漂亮点,就成了一种无可厚非的选择,以至于某些人不惜弄虚作假。

从最近几年国自然基金委的通报来看,作假的花样正在不断翻新。

有把作假的论文写进申请书给自己贴金的。

国自然申请书里要写申请人过往的代表性著作,如果没有或不多,那就只好无中生有。

大连医科大学贾某已发表的论文中有 15 篇存在图片复制、旋转等问题,涉嫌学术不端。她将这些论文列入申请书中,先后获批四个项目,还在进展报告和结题报告中使用。

2021 年,国自然基金委查明事实,对贾某通报批评,撤销四个立项,追回已拨资金,并取消其基金项目申请资格 5 年。

图片来源:国自然基金委官网

论文有假,学位也有

为了装点门面获批项目,南京一高校教师王某谎称自己 2002 年美国匹兹堡大学博士毕业,可实际纯属子虚乌有。

被通报批评后,他被撤销了已经立项的面上基金,已拨经费也被追回,还取消 5 年项目申请资格。

图片来源:国自然基金委官网

学位都有假,改小年龄又何妨。

重庆一高校的郝某在 2009 年申报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但出生于 1972 年的他当时已超过 35 周岁,于是他将自己的年龄改小两岁,压线申报。

为了圆谎,他还制造了假的学生证,并按照假年龄重新编写个人简历,以博士生身份获批立项。

2012 年,他又故伎重演,又获面上项目立项。

可终究法网恢恢疏而不漏,立项第二年就被国自然基金委查出来,两个项目撤销,追回已拨经费。郝某被通报批评,取消项目申请资格 4 年。

图片来源:国自然基金委官网

改小年龄意味着身份证号码也要改变,属于提供虚假身份信息。2021 年国自然基金委在第三批次通报中曝光了一位身份信息作假的「集大成者」—— 用三个名字、五套身份信息、六个依托单位在两年内申请六项基金。

吴某在 2019 年和 2020 年先后入职南京理工大学、同济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六所高校,其间通过篡改姓名和身份证件号码,违规申报六项国自然基金项目,均未获立项。

图片来源:国自然基金委官网

当然,他也是迄今为止国自然基金委所有通报批评中受处罚最重的一个,被永久取消项目申请和参与申请的资格,学术生涯基本断送。

直接抄袭他人的申请书

虽然申请书中作假的花样翻新,但就历年国自然基金委通报处理的案例来看,申请书里最多的问题还是抄袭。

过去三年里基金委的通报,几乎次次都有。

有意思的是,都是在申请书里抄别人的,可抄法却大相径庭。

有人偷偷拷贝来再抄。

西安交通大学的新进教师蔡某,把同事评审的申请书偷偷拷贝来,抄到自己申请书里,被基金委通报批评,并取消 5 年项目申请和参与资格。

图片来源:国自然基金委官网

有人从网上买他人申请书来抄。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张某要求手下研究生王某代为撰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

学生感觉写不来,就从网上买了份别人的申请书,稍作修改后进行申请。俩人被基金委查到,导师张某被通报批评,并被取消 5 年的申请和参与资格。

图片来源:国自然基金委官网

巧合的是,这份申请书的原作者,竟然也从网上得到了这份申请书。化名刘博的青年学者在网上获取了一份所谓「国自然五大经典中标案例解读」,发现其中的「典范案例」竟然是自己读研期间起草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

可让人哭笑不得的是,这个申请书实际上 3 年都未获立项。而申请书的标题,跟张某被通报批评的那份一模一样。

网上零星流传往年的申请书,多数都是未获立项的,抄起来肯定不如已经获得立项的申请书作用大。

于是,有人直接抄别人已经获得立项的申请书。电子科技大学的左某就这么干。

图片来源:国自然基金委官网

最近十年,国自然基金委每年都通报批评大量申请书抄袭等案例,再往前却比较少。

这是因为基金委从 2012 年启用了申请书的查重机制,2013 年之后,这类申请书抄袭剽窃的通报批评慢慢变多起来。

最早的对申请书抄袭的「批量」通报始于 2014 年年底。

国自然基金委发布《近期查处的科研不端行为典型案例及处理决定》,通报批评的 16 个案例中,仅有一个为论文相关的学术不端,其他 15 个均是项目申请书中的问题,事发最早可追溯至 2007 年。

图片来源:国自然基金委官网

学术不端前移

申请书弄虚作假和抄袭,本质上属于学术不端。在学术内卷的当下,学术不端在「推陈出新」的同时,还渐渐前移到申请阶段。

开展科研项目一般都有固定流程,先是撰写申请书申请项目,接着要在立项后开展科学研究,其间发表论文等成果,撰写中期报告,最后完成科研项目时再撰写结题报告。

如果在申请书里就弄虚作假/大量抄袭,那后续的研究肯定还是会弄虚作假,用更多谎言来圆前面的谎言,项目是不可能按照学术规范完成的。

以往要发现学术不端,一般是要在科研成果发布后才能倒查。只有出现指控之后,才来对论文是否涉嫌学术不端进行检验和评判。

因为项目的申请书直到今天也不会被轻易看到,有人就想利用这一点,把造假和剽窃前移到申请科研项目的最初阶段。

整个科研流程,已呈现出学术不端「全流程」发生的形势。

很多名校的老师敢于以身试法,出现在国自然基金委的通报批评中。

本质上看,学术不端体现出科研规范与个人利益的冲突。收入、职位、声望等个人利益当前,项目申请的压力超过科学规范的约束,进而引出大量学术不端。

而学术不端的前移,也说明个人利益在学术行为的初期阶段就压倒了科研规范。
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科研活动,似乎也注定无法摆脱学术不端。如果学术不端从学术行为的一开始就发生,那将动摇学术大厦的根基,不仅浪费学术经费开支,还会败坏学术界的风气。

管理部门也正在陆续推出新举措来杜绝学术不端前移,从申请人的位置上说,则需要每个研究者本本分分做人,老老实实科研。

说一千道一万:学术不端,千万别碰。

参考资料:
1. https://www.nsfc.gov.cn/publish/portal0/jd/04/info80777.htm
2. https://www.nsfc.gov.cn/publish/portal0/jd/04/info81958.htm
3. https://export.shobserver.com/baijiahao/html/417298.html
4. https://www.nsfc.gov.cn/publish/portal0/jd/04/info81958.htm
5. https://www.nsfc.gov.cn/publish/portal0/jd/04/info87590.htm

6. https://www.nsfc.gov.cn/publish/portal0/jd/04/info90956.htm


来源:生物学霸(ID:ShengWuXueBa)

sci谜案集第六部 sci是什么 sci二区和三区区别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