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中,易智编译介绍了6个高质量且发展迅速的国产SCI期刊,以及近期在这些期刊上发表的一些文章。国产期刊的稳步发展让我们的投稿选择变得丰富。这些高品质国产期刊也将成为中国进入科研强国的新阵地。
一、《National Science Review》
2019年《National Science Review》影响因子超过13。《National Science Review》每年发表高质量文章100篇左右。主编为中科院院长白春礼院士。
清华大学朱永法教授团队近期在NSR上发表了文章《Large dipole moment induced efficient bismuth chromate photocatalysts for wide-spectrum driven water oxidation and complete mineralization of pollutants》
简介:作者们成功构建了具有理论太阳光谱效率为42.0%的宽光谱(~678 nm)响应的Bi8(CrO4)O11光催化剂。Bi8(CrO4)O11表现出高效稳定的光催化水氧化活性,表观量子效率为2.87%(420 nm),优于许多报道的广谱驱动的光催化剂。最引人注目的是,其强大的氧化能力能够使苯酚在降解的同时完全矿化,并且其出色的性能分别比CdS和P25-TiO2高约23.0和2.9倍。其高活性归因于其大的晶体偶极子所感应的巨大内电场,从而加速了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快速分离。
二、《Research》
《Research》由科技导报社和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合作出版,定位为国际顶尖综合性期刊。《Research》是《Science》自1880年创建以来的第一本合作期刊,刊登内容主要包括:人工智能与信息科学、生物学与生命科学、能源研究、环境科学、新兴材料研究、机械科学与工程、微纳米科学和机器人与先进制造这9个交叉学科领域的最新高水平突破性原创科研成果。主编为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崔天宏教授和西北工业大学黄维院士。
中南大学张翼教授团队12月20日在《Research》上发表了研究文章,题为《Nanowrinkled Carbon Aerogels Embedded with FeNxSites as Effective Oxygen Electrodes for Rechargeable Zinc-Air Battery》。
简介:为了制备用于金属-空气电池的高性能催化剂,非常需要通过灵活的策略合理设计碳基材中的单原子位点。在这项研究中,生物质水凝胶反应器被用作结构模板,以通过控制热解制备嵌有单个铁原子的碳气凝胶。弯曲和交错的水凝胶链导致在多孔碳气凝胶中形成大量的纳米皱纹,单个铁原子分散并稳定在有缺陷的碳骨架中。 X射线吸收光谱法测量表明,铁中心主要参与FeN4的配位结构,其中极少量(约1/5)为FeN3C形式。第一性原理计算表明,由分层多孔碳气凝胶的纳米皱纹引起的Stone-Wales构型中的FeNx位置显示出比正常对应物低得多的自由能。所得的铁和氮共混碳气凝胶显示出优异的可逆氧电催化活性,可用作可再充电Zn-空气电池中的双功能阴极催化剂,其性能甚至优于基于商用Pt/C和RuO2催化剂的性能。
三、《CCS Chemistry》
《CCS Chemistry》是中国化学会独立创办的第一本国际杂志。CCS Chemistry的主编和常务副主编分别由中国化学会理事长姚建年院士和吉林大学校长张希院士担任。目前,国产化学旗舰《CCS Chemistry》已经上线了五期高品质研究文章。
华中科技大学翟天佑教授团队近期在CCS Chemistry发表了文章《1T′-MoTe2-Based On-Chip Electrocatalytic Microdevice: A Platform to Unravel Oxidation-Dependent Electrocatalysis》
简介:作者们制造了一个片上集成微电池,该芯片使用单个纳米片作为工作电极,以评估单一氧化因子(a single oxidation factor)对生成氧化态的二碲化钼(MoTe2)作为片上电催化微器件中氢析出反应(HER)性能的贡献。此外,利用O2等离子体技术通过处理时间来精确控制氧化程度。氧化后的MoTe2表现出较低的起始过电势和HER活化能。在氧化过程中作为电子密度调节剂引入的氧可以控制电子密度,并有助于富集表面电荷和降低吉布斯反应能。作者们的工作提供了原子级的见解,以了解通过片上电催化微器件对表面氧化物在超薄TMDs HER催化中的作用以及模型-结构-性能关系的半定量化,从而为设计催化中心打开了大门。
四、《Science China Material》
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Springer联合主办的《Science China Material》2019年影响因子顺利破5。《Science China Material》的主编为李亚栋院士。同时,《Science China Chemistry》影响因子破6,《Science Bulletin》影响因子也超过了6。
天津大学的胡文平和张小涛教授团队在《Science China Material》上发表了题为《Two-dimensional organic single-crystalline p-n junctions for ambipolar field transistors》的文章。
简介:有机半导体的二维单晶p-n结(pn-2DCOS)由于其单晶性质和出色的双极性电荷传输而在有机逻辑电路中显示出巨大的潜力。然而,由于在pn结中难以获得高的有序结构,有关pn-2DCOSs的报道很少。在此,作者们采用一种基于液滴流延的新型有效的二次转移技术溶液加工方法来制造器件。C8-BTBT(p型)和TFT-CN(n型)的pn-2DCOS的研制成功。基于具有几个分子层厚度的超薄的高性能双极性场晶体管显示出良好平衡的双极性电荷传输行为,空穴迁移率高达0.43 cm2V-1s-1,电子迁移率高达0.11 cm2V-1s-1。这项工作对于研究有机p-n结的固有特性以及在有机互补电路中实现高性能至关重要。
五、《Nano-Micro Letters》
上海交通大学和Springer合办的《Nano-Micro Letters》突飞猛进,影响因子过9。
新加坡国立大学的Wee Siang Vincent Lee和薛军民教授团队在《Nano-Micro Letters》发表了题为《Bi2S3for Aqueous Zn Ion Battery with Enhanced Cycle Stability》的文章。
简介:锌离子水电池(ZIBs)具有低成本,高安全性和材料丰富性等优点,有望用于储能。金属氧化物作为ZIBs阴极的发展受到O2-和Zn2+之间强大的静电力的限制,这导致较差的循环稳定性。作者们提出Bi2S3可以作为可再充电的水性ZIBs的有希望的阴极材料。作者们观察到改善的循环稳定性和Zn2+的快速扩散。此外,Bi2S3的层状结构在层之间具有弱的范德华相互作用,为Zn2+的扩散和占有提供了路径。结果,Zn/Bi2S3电池在0.2 A g-1的条件下可提供161 mAh g-1的高容量,并具有高达100个循环约100%活性保持的良好循环稳定性。这项工作表明,Bi2S3具有良好的性能和稳定性,作为ZIBs的阴极具有巨大的潜力。
六、《InfoMat》
电子科技大学和Wiley主办的《InfoMat》已经上线四期,势不可挡;香港理工大学和Wiley合办的《EcoMat》和温州大学与Wiley合办《Carbon Energy》也已经相继上线;重庆大学主办、香港城市大学吕坚院士担任主编的期刊《Nano Materials Science》也于今年创刊。
香港科技大学范志勇教授团队在最新一期的《InfoMat》上发表了文章《Vapor phase fabrica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arrayed BiI3nanosheets for cost‐effective solar cells》。
简介:多层光伏吸收剂因其独特的结构和性能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然而,随机取向的多晶薄膜中的多层材料导致无效的载流子传输和收集,这阻碍了高性能太阳能电池的实现。在此,作者们通过生产三维(3D)异质结BiI3纳米片(NSs)太阳能电池解决了这个问题,该太阳能电池将垂直排列的单晶BiI3 NSs嵌入spiro-OMeTAD中。BiI3 NSs的优选取向和3D异质结结构的大p-n结区域可实现强光吸收以及有效的载流子传输和收集,因此可实现1.45%的转换效率(PCE)。此外,该PCE是有史以来报道的基于BiI3的太阳能电池中性能最高的。在约70%的湿度条件下连续阳光照射24小时后,未封装的设备保持96%的初始PCE,在约30%的湿度条件下存放1个月后仍保持82%的初始PCE。
另外,清华大学和Springer合办的《Nano Research》早已经成为质量稳定的高品质期刊,影响因子超8。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主办的期刊《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和《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都稳步茁壮地发展了起来,影响因子分别为4.914和5.162。《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在国际应用化学学科71种期刊中排名第7位,排名居前9.86%,位居Q1区;《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在国际应用化学学科71种期刊中排名第6位,排名居前8.45%,位居Q1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