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市发展改革委批复了北京建筑大学大兴校区学生宿舍11号楼和北京物资学院后勤服务综合楼 建设工程项目建议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两个项目均计划于年内开工,预计2026年建成投用 。项目建成后,将补充高校学生宿舍缺口,缓解学生住宿紧张状况,为应对高考招生入学高峰创造有利条件。
事实上,绝大部分高校都陷入了宿舍不足于匹配现有学生规模的窘境。尤其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门出台《关于加强高校学生宿舍建设的指导意见》鼓励“本科生四人间、硕士研究生两人间、博士研究生单人间”的标准规划建设之后,更多高校必须破局。
宿舍新规!
年初,官方发布一份文件,几家欢喜几家愁。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门出台《关于加强高校学生宿舍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多渠道补齐高校学生宿舍短板,优化功能设置,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指导意见》从4方面提出11条政策措施:
一是健全多元筹资机制。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高校学生宿舍建设,将高校学生宿舍纳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范围,发挥商业贷款补充作用,统筹运用多种资金渠道筹措建设资金。
二是多渠道扩大学生宿舍资源。加快支持具备新建条件的高校,新建一批学生宿舍。鼓励新建宿舍参照本科生四人间、硕士研究生两人间、博士研究生单人间的标准规划建设。加大修缮力度,改造提升存量宿舍资源。
三是健全配套政策体系。引导高校健全基本办学条件与发展规模相适应的长效机制,推动高校招生计划安排与宿舍面积达标挂钩。建立合理成本分担机制。
四是加强宿舍管理和服务。优化学生宿舍功能设置,将党建、学习、休闲、娱乐、健身、社团活动等空间与学生宿舍同步规划、同步建设。督促学生养成良好卫生行为习惯。
除办学实力等硬指标外,食堂和宿舍的软实力也是影响学生报考的重要因素。
不够用的学生宿舍
在宿舍有限的情况下,优先分配给本科生是绝大部分学校的主流选择。
多少研究生在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没来得及开心多久,就收到了“高校不再提供住宿”的巨大打击。
“考上研没有宿舍住”的情况,普遍产生于招生更为火爆的顶尖学府。
早在2014年,位于寸土寸金之地的北京师范大学就不为部分专硕提供宿舍。2020年之后,这一范围扩大到北师大北京校区的所有专硕生。
2018年,北大在硕士招生简章中称,由于学校宿舍有限,只能为55%的硕士生提供床位,在另外45%中的专硕生需自行解决住宿问题。
有人苦涩表示,为了留在北大,我可能要花二十万。
到2024年,根据各高校最新的硕士招生简章,全国有至少9所大学不向全日制专硕提供宿舍,至少 25 所不向非全日制或定向就业研究生提供宿舍。
钱、地、人之困
宿舍不够的最主要原因是,学生真的太多了。
华南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的王应密教授指出:“2000年到2019年间,高校校舍建筑面积平均增幅仅为3.35%,这一数据远低于研究生扩招人数12.6%的年平均增长率。”
在扩招的大背景下,高校招生数量年年递增,但高校的硬件设施却未必能跟得上这步伐。
图丨某博主分享宿舍条件
2011年,研究生招生总人数56万,到2021年达到约118万,11年来增长一倍多;2022年我国研究生招生人数达到了124.25万人,同比增长5.61%,这一数字是十年前的两倍。
“研究生八人间、本科生十人间”的情况,依然存在于我国的顶尖学府。
当高校想要扩建,却困于办学经费不足而捉襟见肘。
绝大部分高校的建校地都位于繁华的城市中心,土地资源紧张,留给高校拓展校舍的空间并不多。就算下定决心想要扩建,面对寸土寸金的地价,高校也只能黯然神伤地把目光投向郊区。
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至今,已有30所高校,传出已完成或计划整体搬迁的消息。
相较于原本的老校区,新校区的食堂、宿舍等硬件设施更加优越,但更靠近“郊外”。然而挣脱了办学空间的限制之后,学校也就有了更多施展的空间。
但和位于市中心的校本部相比,新校区往往位于郊区,进一次城可能要花掉一两个小时的时间。
同样是在一线城市,聚集了华东理工、上师大等大学新校区的奉贤大学城,到上海市区最快的方式是坐大巴转地铁,因此校友亲切地称之为“奉大荒”、“海湾大农村”。
“进城五小时,游玩五分钟”,当新老校区相距越来越远,大学生们也只能在感慨“进城如还俗,返校如取经”之余,“被迫”远离尘嚣,埋头苦读。
图丨奉贤大学城到市区,最快的方式是坐大巴
“本科生四人间、硕士研究生两人间、博士研究生单人间”固然利好学生,但钱和地从哪里来?什么时候能全部高校都落实到位?
从意见的发布到具体的执行,高校们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sci谜案集第六部 sci是什么 sci二区和三区区别
来源:青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