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专业润色品牌,国际知名期刊推荐!

易智学术微信服务号

关注微信获取最新优惠和写作干货,随时手机询价或咨询人工客服,更可实时掌握稿件进度,加速稿件发表。

联系我们

18696157148

info@yizhixueshu.com

周一至周五:9:00-17:30

周六至周日:10:00-17:00

82岁院士自曝每天熬夜到2点;辅导员,全员博士;袁隆平徒弟林育庆去世!曾被誉为 “水稻大王” | 深度周报

发表时间:2024-08-05

作者:易智学术

浏览次数:4263

热点资讯

82岁院士自曝每天熬夜到2点,称科研不可能靠上班8小时搞出来

刘嘉麒院士是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也是我国火山学研究领域唯一一位院士。

82岁的中科院院士刘嘉麒,是火山地质与第四纪地质学家,研究火山达60多年。他从年轻时开始就习惯熬夜学习及工作,37岁时又二度考研,作为“文革”后恢复高考的第一批研究生,一共做了27年学生。刘嘉麒读完硕士又读博士,在北京的地震棚待了8年多。

他直言:科学不可能靠上班8小时搞出来。


刘嘉麒院士
尽管他现在已经82岁了,但他每天都工作到凌晨2点,习惯于熬夜学习,在线为青少年做科普,被网友亲切地称为“火山爷爷”。刘爷爷说,不要总说年轻人不能吃苦,他们这一代“吃苦”就是为了下一代不吃苦。

参考来源:募格课堂、中国青年报、新京报、中国科学报、大米Video

业内资讯

辅导员,全员博士!

最近,某师范大学公示专职辅导员的拟录用名单,6位全都是名校博士,其中包括4位985高校的毕业生。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网友表示,高校辅导员招聘博士,未免大材小用,造成学历浪费。也有人认为,当前博士就业难度加大,就业环境越来越卷。


事实上,高校辅导员“全员招博士”的现象并非个例。同样在今年6月,北京工商大学拟录用5位博士研究生任职辅导员。西安工业大学4月公示了事业编制专职辅导员招聘结果,15位全是博士生。

图源:北京工商大学

那么,博士去当高校辅导员,究竟是现实无奈之举,还是博士群体就业倾向的一种转变呢?

参考来源:软科
最新讣告

袁隆平徒弟林育庆于 8 月 2 日去世!曾被誉为 “水稻大王”

知名侨领、被誉为 “菲律宾水稻大王” 的林育庆先生,于 8 月 2 日在菲律宾马尼拉逝世,享年 72 岁。林育庆先生是菲律宾杂交水稻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他的离世无疑给这一领域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林育庆先生祖籍福建泉州,1951 年出生于菲律宾马尼拉。他的一生与杂交水稻紧密相连。早年间,林育庆在菲律宾商界崭露头角,成为家族企业的顶梁柱。然而,他并未满足于商业成就,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更为广阔的农业领域。

受到袁隆平院士的启发和影响,林育庆毅然决然地投身于杂交水稻的研究与推广工作。他多次前往中国,向袁隆平请教种植技术,并在菲律宾开辟了试验基地。经过多年的努力,林育庆成功培育出适合菲律宾土壤气候的杂交水稻品种,为当地的粮食产量提升做出了巨大贡献。

参考来源:PaperRSS

高校资讯

空缺近3年!院士候选人,任211校长

8月2日,太原理工大学召开干部教师会议,宣布山西省委省政府任职决定:孙宏斌同志任太原理工大学校长。

据了解,自2021年9月中国工程院院士黄庆学卸任太原理工大学校长后,太原理工大学校长一职一直处于空缺状态,直至孙宏斌教授此番履新。

孙宏斌,男,汉族,1969年10月出生,浙江天台人,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重点人才计划特聘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精品课负责人,国家教学团队负责人。
先后入选中组部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IEEE Fellow、IET Fellow,曾获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入选“北京高校创先争优活动先进事迹宣讲团”,入选教育部“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报告团”,曾两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1和3)。曾于2023年进入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

参考来源:太原理工大学

学术资讯

研究生一作!211大学,发Science

2024年8月2日,Science发表了云南大学古生物研究院云南省古生物研究重点实验室马晓娅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该论文由云南大学博士毕业生张光旭(第一作者)和导师马晓娅研究员(共同通讯作者)。
该研究团队在云南省东部5.14亿年前的寒武纪关山生物群中发现和报道了一个新的寒武纪软体动物,并命名为“多刺世山虫(Shishania aculeata)”。多刺世山虫的标本仅有几厘米长,身体扁平,两侧对称,呈椭圆形,无壳(类似于今天的蛞蝓),但其身体背部密密麻麻地覆盖着由几丁质构成的小尖锥骨片,腹面光滑,具有宽大的、肌肉发达的足部 (图一和二)。
图:寒武纪多刺世山虫(Shishania aculeata)化石标本
多刺世山虫标本最早由云南大学博士毕业生张光旭于2019年3月在云南省富民县首次发现。这些标本乍一看并不起眼,他最初将其称为“塑料袋”,因为它们看起来像腐烂的小塑料袋。但随着研究团队对这些化石进一步分析,研究团队很快惊喜地发现这些不起眼的化石标本是非常稀有的、保存了软躯体的寒武纪软体动物。

参考来源:中云南大学、云南省古生物研究重点实验室。

文章仅用于学术分享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相关阅读